“被精神病”:公众焦虑中的认知分歧
精神病人权益问题一直是公众社会关注焦点。Justin Paget丨Getty Creative丨视觉中国丨图 2025年1月11日,焦虑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通报李某雪事件情况,认知称李已被其父从医院接回家。分歧该事件延续两年多,被精神病因关联“被精神病”疑云而备受网民关注。公众 2022年4月,焦虑南昌市公安局西湖分局丁公路派出所以李某雪多次扬言要自杀,认知依据肇事肇祸规定将其送入江西省精神病院,分歧入院后李被诊断为强迫性障碍和人格障碍。被精神病出院后,公众李某雪以医疗损害起诉江西省精神病医院,焦虑并在网上曝光入院遭遇系因“辅警猥亵”与警方产生嫌隙,认知否认意图自杀。分歧 两年多后,因为与人发生纠纷和扬言要自杀及伤人等情况,李某雪被居所街道、民政等部门再次送医;2024年12月,北京安定医院作出鉴定意见:李某雪为强迫性障碍、人格障碍,实施违法行为时辨认、控制能力完整,评定为完全责任能力。 2025年1月,江西省荣军优抚医院专家组再次诊断评估认为:李某雪患强迫性障碍、特定恐怖障碍、人格障碍,判定病情属于“严重精神障碍”;危险性评估3级。该院据此建议李住院治疗,李及其父亲均不同意。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成年精神障碍终身患病率为16.57%,这意味着大约有2.3亿人罹患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受访的专业人士共识为,相较于对争议个案的好奇,公众的关注和恐慌情绪更多出于被精神病的忧虑和精神障碍患者(以下简称“精障者”)权益保护。 2025年1月8日,在洪范法律与经济研究所组织的一场法学讨论中,与会法律人普遍认为,所谓被精神病,一般来说是指不该被收治的个人被送到精神病院治疗。 “网络报道中,这个人(李某雪)说话有条理,有逻辑性,事情的前因后果都能说得比较清楚,普通大众很容易把这种表现等同于无精神障碍,因此送医行为会更加引起大众的反感,但诊断显示这个女孩是有精神障碍的。”一位精神医学鉴定人士说。 前述人士认为,公众的直观感受背后是社会大众对于精神医学认知的不足,相较于其他疾病,公众并不愿意接受被诊断为精神疾病,会忧虑一旦贴上精神疾病的标签,会导致自己在工作、学业或者社会生活方面遭遇歧视,这恐慌何来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比亚迪扩大分差,赛力斯入围前十丨整车制造业科创力榜单解读
- 日照道路交通组织新优化 这些路上要注意
- 今年日照共争引水利移民资金1.4亿元
- 日照加强离退休干部基层党建工作
- 特斯拉FSD入华,比亚迪发狠:车界战争“卷”到了智驾
- 直播|金海岸小学、新营中学家长有福了
- 日照启动绿色港口公众开放日活动
- 东港区西部山区重彩描绘新田园
- 被乌鸦围攻的猫头鹰回家了
- 日照2162人失去领社保待遇资格
- 21日至22日全市平均降水量20.5毫米
- 日照交警持续发力严查酒驾违法犯罪行为
-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于3月5日上午9时举行开幕会
- 日照本周气温不高 周六大部分地区有雷阵雨
- 日照节水宣传周活动正式启动
- 全省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观摩培训班在日照举办
- 全国政协委员鲁晓明:盘活社区医院,在家门口养老
- 21日至22日全市平均降水量20.5毫米
- 6月7日日照16883名学子参加高考
- 东港区西部山区重彩描绘新田园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