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43.6℃,高温考验下的重庆细节
重庆以火锅闻名,庆细2024年的最高初秋,它也像被架在炉子上猛火熬制,℃高昼蒸夜煮。温考农健/图
“天气太热,验下暂时别来。庆细”
做了20天旅游直播,最高重庆导游何品凌是℃高“卖票主播”中的异类。别人把镜头对准网红打卡点,温考销售158元起的验下重庆一日游套餐,他的庆细橱窗里空无一物,还劝退了不下50位游客。
传统的重庆一日游路线包括李子坝-十八梯-解放碑-洪崖洞,但最近两周,这里白天的温度分别是40℃、40℃、40℃、40℃,“走起路移动烧烤,躺下来皮酥肉嫩”。
重庆气象局向南方周末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2024年8月21日至9月3日,重庆连续14天发布高温红色预警,有13天气温突破40℃,为历史同期最强,高温预计持续至9月9日。
参考体感温度,人类变成一根根行走的温度计:喝着冰饮的是41℃,打着伞的是43℃,戴着头盔的外卖员是45℃。
在火锅起源地朝天门码头附近,小什字地铁站里总是弥漫着牛油、花椒、辣椒混合的火锅味。重庆自民国时期就被认为是“火炉”,2024年的初秋,它也像被架在泥炉上猛火熬制,昼蒸夜煮,专业术语为“日夜复合热”。
用“魔幻8D”营销这座网红城市已经过时,出圈的是“热”。商场大屏频繁造梗:“42℃微热,适合避暑”“来了就是熟人”,全国游客接梗:“来都来了”,顶着热浪也要打卡拍照。约890万人次在江北国际机场起飞降落,重庆依然位列暑期热门目的地前十。
2024年8月24日,重庆观音桥商圈大屏幕上的广告。视觉中国/图
老重庆人的生活一如既往:吃火锅、喝热茶,在地铁站下棋,在长江里斗浪。他们知道,“秋老虎”很快会偃旗息鼓。但在一些没有余裕躲开烈日的人群身上,这波长达20天的热浪还是烙下了伤痕。
洪崖洞:38℃的夜晚
传统一日游景点中,人气最旺的是夜晚的洪崖洞。
晚上8点,嘉陵江边,洪崖洞、千厮门大桥、来福士广场的华灯次第亮起。用火锅的三挡火力形容,此时的重庆,是38℃小火慢炖。
不过,带团14年的何品凌建议,这里宜远观、不宜近赏,进出一趟洪崖洞,等于洗一次汗水澡。
旺季时,每天约有十万人慕名来到洪崖洞,寻找电影《千与千寻》的现实版。南方周末记者黄思琪/摄
在20岁的骑手李盈盈看来,没有比洪崖洞更让人恼火的目的地,她刚来重庆跑了3天外卖,就晕倒在这里。
洪崖洞的楼层魔幻,11楼是马路,1楼也是马路。这些在75米崖壁上建起的吊脚楼群像一排迷宫,把李盈盈吞进热气腾腾的人潮。
电梯口堵成一团。眼看订单快要超时,李盈盈转头进了楼梯间,从11楼跑向3楼,20:24,她点击“送达”,再从3楼爬上11楼;大约21:04,她已经拿不住手机,晕倒在附近的便利店。
“全身出汗,发抖发麻,四肢僵硬,喘不上气,人不自觉地缩成一团,摔在了地上。”李盈盈一边回忆,一边模仿当时“双手手腕相对,蜷缩在胸前”的姿势,露出痛苦的表情。她忘了自己是怎么被送到医院的,好像有人扶了她一把,给她喂了水和糖。
李盈盈晕倒是因为中暑和低血糖。中暑分为先兆、轻症、重症三阶段,在高温高湿的户外工作,可能几小时内就出现重度中暑——出汗过多后肌肉抽搐、头晕恶心、晕厥。最严重的是热射病,体温持续升高,来不及散热造成器官衰竭,“五脏六腑像被水煮过一样”,抢救不及时,致死率高达70%以上。
李盈盈不知道热射病是什么。在医院醒来后,她拔掉输液管,拒绝进一步检查。8月入
(责任编辑:娱乐)
-
社会贡献、创新驱动、循环经济……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在广受关注的同时,将走上规范化披露轨道。日前,在中国证监会的指导下,沪深北证券交易所正式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自5月1日起实施。指引鼓励 ...[详细]
-
海峡网11月23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毅彬/文 救援队供图)本月10日,沈阳21岁的年轻文身师小王给家人留下遗书后独自离家,姐姐来厦寻找。导报记者从曙光救援队获悉,根据市民提供的线索,救援队找到了小王在 ...[详细]
-
13岁“小钢琴家”举办个人即兴演奏音乐会 “不靠谱”的演奏如此动人
苏思炯与妈妈协奏《鼓浪之声》。海峡网讯(海西晨报记者黄伊娜)他是厦门一中初二学生,今年13岁。9岁时,他在鼓浪屿音乐厅举办首场个人钢琴即兴弹奏音乐会。11岁通过中国音协钢琴十级考试。昨日,他在厦门大学 ...[详细]
-
海峡网讯 据海峡导报报道 半个月前,省教育厅发文要求“校外学科类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不得留作业等”,半个月过去了,校外培训机构都执行了吗?答案是:未必。不少小班课, ...[详细]
-
周末同频丨足坛反腐、产科现“关停潮” ,南周记者为你解读一周热点新闻
大家好,欢迎来到周末同频,这是一档南方周末App出品的播客栏目。每周为你带来热点新闻回顾解读,和你分享南周报道背后的故事。文章简介:南方周末记者为你解读一周热点新闻,提供不一样的新闻视角。小林制药红曲 ...[详细]
-
海峡网讯 据海峡导报报道(记者沈华铃)40年前,很多老厦门人一家人挤在二三十平方米的老房子里,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人住进了商品房,住房条件显著改善。厦门市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厦门人均 ...[详细]
-
思明区文明交通进校园宣讲团昨日成立。海峡网讯(海西晨报记者吴宇豪)礼让斑马线,是一种文明,更是对每一位市民人身安全的保障。在前期的征集中,我们发现,市民最期待改善的斑马线中,校园周边的斑马线占了一半以 ...[详细]
-
厦门新会展中心项目前期规划效果图,以实际建设情况为准。(供图/厦门国贸会展集团)海峡网讯(厦门日报记者吴君宁)在昨日举办的2018厦门国际会展周“国际会展高峰论坛暨海峡会展合作论坛&rdq ...[详细]
-
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出警告,将近50%的12岁至35岁年轻人,也就是约11亿年轻人存在听力损失的风险。视觉中国 | 图这是一种刻在基因中的本能:人们从出生就开始用耳朵感知这个陌生而喧闹的世界。 ...[详细]
-
海峡网讯 据海峡导报报道 半个月前,省教育厅发文要求“校外学科类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不得留作业等”,半个月过去了,校外培训机构都执行了吗?答案是:未必。不少小班课,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