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科技 >>正文
社会学者眼中的“断亲”:不是社会问题,也不代表社会进步
科技429人已围观
简介2023年春节,出门走亲戚的郑州市民。不过不少年轻人已趋向“断亲”。人民视觉/图)“年轻人断亲”这一社会话题持续引发热议。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走亲戚,与亲戚之间的聊天内容成为网络吐槽的热门话题,进而诞生 ...
2023年春节,断亲出门走亲戚的社会社会社郑州市民。不过不少年轻人已趋向“断亲”。眼中也(人民视觉/图)
“年轻人断亲”这一社会话题持续引发热议。不代表
越来越多的问题年轻人不走亲戚,与亲戚之间的进步聊天内容成为网络吐槽的热门话题,进而诞生了大量“反向调教亲戚”的断亲搞笑短视频。这在胡小武看来,社会社会社在大城市工作的眼中也人,回到故乡其实会有一种不适应感,不代表就像“故乡已是问题异乡”。
这位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进步同时也是断亲城市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长期关注城市青年问题。社会社会社他将“断亲”定义为懒于、眼中也疏于、不屑于同二代以内的亲戚互动和交往的⼀种现象,简单讲就是基本不走亲戚,而不是⼀种正式声明的断绝亲戚关系。
2022年底,胡小武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青年“断亲”:何以发生?何去何从?》。他通过调研发现,年龄越小,与亲戚联系越少,尤其是“90后”和“00后”群体,断亲已成为一种社会常态。而随着互联网和城市化发展,这个趋势仍在加强。
城市化带来的社会变迁,经由经济上、空间上、互联网生活方式上的转变,导致年轻人做出不同于父辈的断亲行为。“它是中国社会变迁的结果,我没有把它当作社会问题去理解,这是一种客观的结果。”胡小武说。
胡小武。(受访者供图/图)
亲缘关系里的拉力和推力
南方周末:你是从什么时候注意到断亲概念?
胡小武:从概念上的接触应该是在2021年的7、8月份,但是我自己看到这个概念之后,根据我们做社会学研究的通常方法,就是对自己的个人经验史、生活史做了一些梳理。
我是75后,江西人,从江西的小地方到了南京这样的大城市,离故乡千里之外。二十多年过去,我都面临着疏于和老家亲戚交往的行为。我有一个妹妹在浙江,妹妹的孩子跟我的孩子算是特别亲的二代亲,但是两个孩子一年到头最多见一次面。如果大家暑假有空,就见两次。这种跨时空的距离感,也就是中国城市化带来的开放和流动的宏观结构,最终产生了一种中国社会结构的变
Tags:
下一篇:结婚领证这件麻烦的小事丨记者手记
相关文章
“很多报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的家长,属于有病乱投医”
科技一项诞生不久的新职业,国家标准仍在制定中,市面上的培训已经层出不穷。详见相关报道《家庭教育指导师“虚火”:培训火爆、证书井喷、标准未明》)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孙云晓发现,许多“非常焦虑”的家长参加了 ...
【科技】
阅读更多蔬菜价格连降三周 萝卜芹菜油菜降幅达20%
科技本报记者 张磊 通讯员 陈通 9月17日,记者从市物价局获悉,上周,受食用油和蔬菜类价格下降的影响,我市农副产品市场价格下降了1.1%。其中,蔬菜从8月最后一周开始,连续三周价格出现下跌,萝卜、芹菜 ...
【科技】
阅读更多杨军参观日照文博会主会场
科技9月22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军,到市会展中心察看首届日照文化产业博览会情况,市委常委、秘书长王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解世增陪同。 此次文博会为期五天,以“创新、交流、融合 ...
【科技】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