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吃海”到“耕海”
本报记者 许静 10月11日下午。吃海岚山区岚山头街道官草汪村。从到耕海
村民常言学拎起一根皮条(贻贝附着基)向大家展示,吃海上边密密地布满了黑色贻贝。从到耕海他说:“这是吃海前几天不小心弄断的。在海里还有4万多根,从到耕海再过两三个月就成熟了。吃海”
虽是从到耕海头一年养殖,常言学却充满信心:“贻贝被称为海中鸡蛋,吃海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从到耕海营养物质。海州湾有9条河流入海,吃海饵料丰富,从到耕海贻贝品质尤其好。吃海今年雨水多,从到耕海贻贝个头大,吃海肥度高,我这4万根皮条预计能收获200万斤。”
拥有15年海水养殖经验的宋祥善,今年也将养殖量扩到了4万根。他说,自己去年上了3万根皮条,收入100多万元。今年一方面扩大了养殖规模,另一方面将养殖区域设在离岸更远的海域,这样水质好,产值高。
多少年来,岚山头人一直临海而居,过着传统的渔家生活。然而,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日益枯竭,岚山头人勇敢地掉转“船头”,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据悉,全街道从事贻贝、紫菜等海水养殖的约110户(其中公司30余家),海水养殖面积10万余亩,贻贝养殖规模户均4万根皮条,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海水产品养殖基地。
街道合理规划海域,充分发挥两家浅海养殖协会的作用,大力推进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进一步提高了全街道渔民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在前三岛,“耕海”的区域已走向深蓝。
通过投放礁体、石块、报废渔船等措施,这里构建起大型人工渔礁。前三岛水产开发有限公司近日录制的海底录像显示,五颜六色的海藻随波摇曳,礁体间隙的隐秘处趴着安静的鲍鱼、海参,大大小小的鱼群来回游弋,活脱脱一个“海洋牧场”。
“万亩海洋人工牧场项目已列入半岛蓝色经济计划范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一周两公司上市,自动驾驶加速超车
- 好消息!东营路(青岛路—烟台路)主路面已通车
- 日照报业传媒集团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笔试成绩及进入面试人员公示
- 日照:体育旅游走出城市发展新活力
- 勿忘国殇!九一八事变爆发93周年,沈阳举行撞钟鸣警仪式
- 从贫困村迈向康庄道,看龙山镇匡家沟村的“蝶变”!
- 新突破!“日照—日本偏港”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开通
- 小镇约咖!产融对接建起良好舞台
- 2025国家立法抢鲜看
- 日照将新建45处公园绿地,具体位置公布!
- 传承千年太阳文化 绽放天台圣景风采
- 日照市政协召开重点提案培育工作务虚会
- 以色列报复伊朗后,空射弹道导弹或将迎来复兴丨军事
- “科创企业进日照·好伙伴成长计划”投贷联动大会启动
- 日钢集团与日照联通5G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暨实验基地揭牌仪式举行
- 从“制造”走向“智造”
- 贵州黔西市载人游船倾覆事故已致3人死亡,14人正在搜救中
- 日照部署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 加大问责力度
- 日照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
- 今日12时!日照3300余艘渔船解禁出海(附日照海鲜扫货攻略)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