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转”出“绿色效益”

  发布时间:2025-05-02 07:41:20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2010港城环保世纪行活动系列报道之二本报记者 靳凤清 2010年4月26日,日照市经济开发区顺利通过了环保部、商务部、科技部组织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正式验收,成为全国第八家、全省第三家国家生态工业 。

2010港城环保世纪行活动系列报道之二

本报记者 靳凤清
    2010年4月26日,转日照市经济开发区顺利通过了环保部、循环商务部、经济科技部组织的出绿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正式验收,成为全国第八家、色效全省第三家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转
    此前不久,循环华东酒业清洁生产审核也已通过省环保厅组织的经济绩效评估验收。
    9月8日,出绿记者跟随港城环保世纪行采访团,色效来到日照华东酒业有限公司。转当日,循环开发区晴空万里,经济一望无云。出绿
    在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色效过程中,华东酒业是其中一个典型的符号。
    而循环经济,正是华东酒业这一符号的鲜明标识。
■循环经济带来滚滚财源
    什么是循环经济?
    顾名思义,就是根据生态效率理念,通过产品生态设计、清洁生产等措施,减少产品和服务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
    华东酒业的生产过程,便不折不扣地执行了这一理念。
    这家2007年正式运营的股份制企业,在建成年产4万吨食用酒精生产线后,就选择了一条循环经济的道路:公司对换热系统进行了改造,实行由低到高、层层梯度换热,年节煤450吨,吨酒耗煤仅为0.1吨,为全省同行业最好水平。
    3年来,企业不仅实现了废渣、废水的回收利用,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也给企业带来了滚滚财源,初步尝到了循环经济的甜头。
    “废水、饲料、沼气、有机肥,华东酒业的每一项生产流程中,都可以变废为宝,产生效益!”一谈起,华东酒业副经理李同脸上便写满了自豪。
■400米管道让两家企业“牵手”
    华东酒业公司与山东结晶集团,中间只隔着一道深圳路。而如今,一条400米长的废水管道,更是让两家企业的“手”紧紧地“牵”在了一起。
    由于在生产工程中需要冷凝,要使用大量的冷却水,因此,华东酒业每天都要产生不少50℃左右的废水。这些热水,弃之可惜,留之无用,怎么办?
    精明的华东酒业人,将眼光盯上了仅一路之隔的山东结晶集团。因为生产海藻酸钠,洁晶集团有道工艺,恰恰需要用40-50℃的温水来泡海带。以往,他们是将自来水加热来泡海带的。
    双方都有需求。签订《废水利用协议书》后,很快,一条不到400米的管道就铺设起来了。
    对结晶集团来说,如此一来,每天不但省下了自来水,也省下了煤。经初步估算,每天大约可以节约标准煤16吨,约1万多元;自来水按每天2000立方米算,大约得6000多元。
    而华东酒业更是借此发了笔“小财”:洁晶集团每方水要给6毛钱,年可增加收入40万元左右,而且年减排废水60万吨,一下子减排 60% ,可谓“双赢”。
    此外,公司还投资300万元,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了改造,新建6个废水回收池,可储水4000方,冷却后的用水全部进行重复利用。
■样样都能“变废为宝”
    “今天来得不巧,饲料大部分都卖掉啦!”9月8日,华东酒业副经理王云生爽朗地笑着告诉记者。他表示,在华东酒业,每天约有200吨左右的饲料从废糟液中“蜕变”出来。
    记者了解到,在酒精生产过程中,每天都要产生大量的废糟液。华东酒业将这些废糟液经过过滤、压榨、烘干后,制成饲料对外出售,年可创利润400万元左右。
    而经过分离后的废液,华东酒业也绝不会白白浪费掉。
    “那边就是厌氧发酵罐,经过处理后,废液就可以产生沼气!”顺着王云生所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溜4个高大的厌氧发酵罐。据介绍,这4个发酵罐每天可以产生4.5万方的沼气,全部进入华东酒业自己的锅炉燃烧。
    按一公斤沼气折合0.82公斤标准煤来算,相当于每天节约38吨左右的煤。年可节煤1万吨以上,直接经济效益700万元,无形中,又为公司省下了一大笔支出。
    从厌氧发酵罐出来的废水,经过格栅和离心机“拿渣”后,每天又可分离出约60吨的废渣,成为蔬菜种植户欢迎的有机肥。虽然每吨肥料只卖15元左右,但天长日久地积累下来,也是一笔不可忽视的收入。
    王云生介绍说,公司还计划建设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将发酵工序产生的废气回收出售,估计可年产食用级液体二氧化碳4万吨。
■记者点评
    资源匮乏、气候变化……在全球背景下,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大势所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从何处着眼,怎样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即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社会担当,也是其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从企业层面来看,华东酒业的循环经济,无疑起到了一个“标杆”的作用。
    而从大处来说,一家企业,只是整个循环经济体系中的基本单元,要更好地“转方式调结构”,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必须做到企业互相联合,共建循环经济体系,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如此,才是循环经济的最终出路。

  • Tag:

相关文章

  • 厦门集美精准锁定亲子市场 游客增幅、旅游收入增幅居全市第一

    全新打造的亲子欢聚节乐趣多多。集美亲子欢聚节吸引高人气。全省首部复古旅游铛铛车串联集美各大景区。“气球迷宫”让孩子们乐此不疲。各式草雕作品亮相园博苑。(林志杰摄)亲子欢聚节引进
    2025-05-02
  • 市公路局材料处争创低碳型节约型单位

        本报讯(通讯员 盛杰) 为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争创低碳型、节约型单位,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市公路局材料处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标准将降低“碳排放”工作落到实处,努力打造“低碳型
    2025-05-02
  • 东港区农村信用社“三个着力”推进网上银行业务

      本报讯(通讯员 胡开淑) 自去年5月份开办电子银行业务以来,东港区农村信用社高度重视,积极探索,确立了“以集中宣传打响知名度,以重点攻坚抢占优质客户,以优质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以科学考核激励员工营
    2025-05-02
  • 明年1月起全面使用二代身份证 持一代身份证将无法坐飞机

    本报讯(记者 贾艳锋) 12月19日,记者从日照空港获悉,根据新修订的《居民身份证法》,我国自2013年1月1日起停止使用一代身份证,全面使用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届时,持有一代身份证的旅客,将无法乘坐
    2025-05-02
  • 厦门近期电动车为什么频频起火?八成以上因充电引发,多发生在夜间

    ▲电动车放在店内长时间充电引发火灾海峡网10月9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黄敏江/文 陈巧思/图)厦门街头,随时可见这样的场景:人们骑着电动自行车简称电动车)出行,或上下班,或接送孩子。电动车灵活便捷、经
    2025-05-02
  • 东港茶“抱团”打天下

      本报讯(记者 王蓓蓓 刘祥彩) 12月14日,东港区茶文化协会举行成立大会。茶借文化飘香,文化因茶传播,新成立的茶文化协会将致力于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茶经贸、茶科技、茶信息、茶旅游、茶休闲、茶博览等
    2025-05-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