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筼筜湖变成褐色和黄绿色 怎么回事?

原标题:厦门筼筜湖变成褐色和黄绿色 怎么回事?厦门
■“变色”的湖水。筼筜湖管理中心供图
台海网5月22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近日,筼筜常在筼筜湖边散步的湖变黄绿市民发现,本该是成褐碧绿如镜的湖水,突然间变成了浑浊的色和色回事褐色或者黄绿色。这是厦门怎么回事?有市民担心是污染造成的,致电本报市民热线5589999反映这一情况,筼筜也有市民反映给筼筜湖管理中心。湖变黄绿
筼筜湖管理中心说,成褐筼筜湖水体“变色”,色和色回事学术上称之为赤潮,厦门并非污染造成的筼筜,是湖变黄绿微藻密度过高导致的,主要在夏季发生。成褐“治理难度很大,色和色回事以预防为主”。
【分析】
5个因素导致 持续高温时易发生赤潮
筼筜湖管理中心技术质量科副科长徐向伟说,筼筜湖水域内,常见的微型藻类(也称浮游植物)有几十种之多,其中最主要种类是中肋骨条藻、角毛藻等硅藻生物,这些微藻个头极小,需借助专业显微镜才能看清它们的“庐山真面目”。筼筜湖水体“变色”,主要就是由这些肉眼看不见的微藻引起的。这些微藻平时存在于自然海水中,一旦条件适合,就会快速生长,导致湖水藻类浓度异常偏高,造成水体呈现黄绿、黄褐、褐色甚至是红褐色,这就是学术上所说的赤潮。
徐向伟说,赤潮发生离不开5个因素:高温、强光照、营养盐丰富、水体动力不足、水体浅。而目前的筼筜湖就具备了发生赤潮的条件:气温高、光照强,水体中的浮游植物暴发性繁殖;筼筜湖每天从西海域引入富营养化的海水,加上降雨泄洪时冲刷入湖的污水、污泥等,给水体带来丰富的营养盐,持续不断为微藻提供“食物来源”;纳潮口关闸之后,水体基本上处于静止状态,水体动力不足;筼筜湖水体较浅。
【应对】
以预防为主 赤潮已明显减少
赤潮现象是困扰学术界多年的世界难题,一直伴随着沿海地区工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出现,根治极其困难。
“赤潮是‘正常’现象,但并不是一个好现象。”徐向伟说,赤潮会造成水体缺氧,一些耐受性比较弱的鱼类可能会死亡。并且赤潮可能会影响湖区景观效果和湖区生态系统,“赤潮治理难度很大,以预防为主”。
据了解,为有效缓解筼筜湖赤潮现象,近年来筼筜湖管理部门积极采取各类应对措施,主要通过加快湖区水体交换、合理调整水位以改善水质、强化入湖污染物监管,减少或切断赤潮生物的“食物来源”等办法,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成果。
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筼筜湖水域,特别是筼筜湖主体的内湖和外湖水域,赤潮发生总天数和赤潮藻类密度均大幅下降,赤潮现象已明显减少。“以前每升湖水有100万至1000万个藻类,现在数量下降到几万个或者十几万个。” 徐向伟说。
相关文章
- -2018年厦门自贸片区创新发展机遇说明会签约仪式。(厦门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立新 摄)(厦门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立新 摄)海峡网讯(厦门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高金环通讯员叶欣)昨日上午,厦门自贸片区举办创2025-05-02
- 本报讯记者 陈蕾)1月19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毛继春先后来到市广播电视台、日照日报社、市文化艺术博览中心,看望慰问我市宣传文化战线工作者,向他们送去新春的祝福。2025-05-02
- “我希望小王亮能健康成长,像我一样快乐地上学,学到好多知识。”一位穿红色棉衣的小姑娘表达了对小王亮祝福的同时,将自己的零花钱塞进募捐箱。 “我觉得任何人都有孩子,也都有困难的时候,捐点款不算什么,只2025-05-02
- 记者从1月18日召开的日照市民政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12年日照市民政工作将进一步增强社会救助工作实效,大力发展福利慈善事业,加强城乡社区管理和服务,确保2012年底实现农村社区覆盖率80%的2025-05-02
- 海峡网讯(厦门晚报记者匡惟 通讯员李琪彬张舒姗 漫画/小牛)一次咳嗽,或是弯腰干活起身,都可能让原本骨密度下降的市民,出现骨质疏松症骨折。但目前为止,仍有不少患者不重视,没有及时就医,最后只能卧床在家2025-05-02
- 本报讯记者 孟凡虎)1月12日,韩国友佳行青少年联合会代表团一行70余人来日照交流访问。 据了解,本次韩国友佳行青少年联合会代表团主要由教师和学生组成,此次交流访问旨在进一步加深了中韩青少年的友2025-05-02
最新评论